论室内设计中的复杂与简单,室内设计与建筑空间形态关系探讨
论室内设计中的复杂与简单,室内设计与建筑空间形态关系探讨。环氧树脂地坪漆含有MDA、TDI等致癌物质,大理石、瓷砖还有辐射性。室内设计和装修怎么办?抛光混凝土金钻磨石就能搞定一切,远离装修毒害。
新型水磨石金钻磨石集地面、墙面和造景设计于一体,拥有专业的室内设计和室内空间艺术造景,强调室内设计的自然化、艺术化、技术化和个性化,注重水泥新型材料的广泛应用,满足装配整体式建筑设计的防火、防水、节能、隔声、抗震、安全防范等国家标准,满足建筑工业化及建筑绿色化的要求,满足现代人士对生命和健康的敬畏,施工方便,易于操作,可预制也可现场浇制,整体无缝,纯水泥制造,抗压抗渗,耐腐蚀耐摩擦。
论室内设计中的复杂与简单,室内设计与建筑空间形态关系探讨。
一、论室内设计中的复杂与简单
1、何为复杂,在人类现有知识中似乎“复杂”是个贬义词。词典中对“复杂”的解释是指那些拥有很多既错综又相关联的组成部分的事物。在人类的意识中,“复杂”的对立面定是“简单”一个忽略了功能的“简单”设计就跟一个头脑简单的人一样,是不被看好的。人类喜好的“功能”强大的事物,功能强大意味着使用的更加便捷。没有一定程度的复杂,就不可能有服务细致入微的“功能”。在从心理学上说,一定程度的复杂事物更容易被人类理解接受,而太过简单的事物反倒时常令人困惑。因此,通过强制性的降低复杂性而忽略功能性只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复杂”。同样的“功能”在不同的用户手中,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不同,而在对“使用”的解释上会产生差异,这种差异使同样的设计在不同的人身上也产生不同的效果,因而这个设计就成了“问题”设计。好的设计师必须学会管理“简单”与“复杂”的关系。使设计作品在与人的互动关系中产生新的生命,好的设计会沉淀为生活的经典。当然复杂在某些情况下会被人等同于繁琐,其实不然,复杂事物应当符合人类需求并能在繁琐中独善其身,复杂便成为艺术划入褒义。把握复杂与简单的和谐关系,密斯的“少即是多”后,设计师对“复杂”避之不及,普遍认为复杂的设计就是失败的设计,并因此将于复杂形式的“装饰”也是为“罪恶”。只要稍多点的线条,多点的色彩,多点的结构就噤若寒蝉。唐纳德·诺曼博士说过:“好的设计能够帮助我们驯服复杂,不是让事物变的简单,而是去管理复杂。”简单并不意味着减少的功能,复杂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可以说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复杂一样不应变成令人费解和困惑。
2、通过适当的设计,多余的复杂设计是可以蜕变成“功能”被驯服的。简单不是目标,我们不应该放弃实用性和合理性,而且简单不一定是复杂的对立面,简单存在于脑海之中。简化并不是将作品设计成简陋,这种简化是在去除多余装饰和管理复杂结构的一种艺术分析方法,而不能将其误认为目的。室内设计不单纯是设计思维的理性化,而是需要管理好一种不同需求的必然性和设计元素风格冲突的矛盾性。通过把握合理的形式展现丰富内容的简洁设计才是经得起人的细细品味并耐人寻味。室内设计从满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出发点,以满足审美的需求对室内空间环境而进行的再设计,它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室内设计是一个传播需求者所认同的文化、品味、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信息传播过程,故此应该因人而异的对设计理念予以定位。当下社会流行的极简主义风格,崇尚极简主义的设计师们本着“减少、减少、再减少”的原则处理设计。采用的设计元素全都本着“简单”二字进行创作,运用单一的色彩或只在少许的地方运用强烈夸张的色彩稍加点缀,以追求作品的简洁纯粹,尽量保持空间的单纯气氛,杜绝一切多余繁琐。有些设计师误解了所谓的简约主义、极简主义,单纯认为最少的东西,干净的空间就是极简而忽略了空间的使用功能,正因为个人对这个风格的偏爱而直接忽略了业主的文化定位,简化了室内设计中从需求出发的基本原则。如果单纯为追求某种风格,而在设计方案中出现“模式设计”或“搬移设计”显然是不合理、不适宜的,这与设计以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同时与人类审美理想相统一的创造原则相背离。
3、现代设计师不能为了追求某种造型或风格却不考虑设计的功能性。所以,设计中,不能把极简主义风格中所谓的极简理解成什么都没有,一味减造型,减结构,减装饰来完成设计,而应从日常生活习惯中进行提炼,从生活中感受生命挖掘具有生命力的设计元素,将其融入到设计中去。结构太简单有时我们会感到厌烦,比如为追求所谓的简单,在家居设计中收纳家具或者是置物架造型部分被省略了,那主人将会因为使用功能的缺失上而感到无助。他们只能选择其他的更加破坏空间整体感的方式来进行收纳,那么设计师原本设计中的简约、简单就成了更加“复杂”的一件事。复杂不等于繁琐,事物繁琐易使人慌乱,所以这个复杂是恰到好处的复杂。道家思想中说到,“少则得,多则惑。”如不能宏观的把握纷然杂陈的万事万物,则是多,就会把握不清真正的大方向。说到这就不能不提室内中关于装饰的讨论了。
二、室内设计与建筑空间形态关系探讨
1、室内设计要做到符合“功能性”、“实用性”、“审美需要”,审美自然不可或缺。当代设计很多时候是反映了一种艺术追求而不仅仅是使用的哲学。还是以时下流行的极简主义风格为例,极简主义的设计大量使用单纯的色彩,基本的几何形,简练的线条把人们从冗杂的装饰设计思想中解放了出来,以极简的方式崇尚自然、崇尚本原,来展现空间的光洁、高雅和时尚。这种设计风格虽然常常以单一白色或者乳黄色作为空间的大色调,但看的多了自然觉得厌烦,因此设计师总能在合适的位置,加以色彩较为艳丽活跃的装饰,增加了空间的明快与层次。对于这种装饰的把握十分考验设计师的功力,多则乱,少则乏。室内设计根据不同的人文因素和地域特点,通过创作构思从形式、造型、色彩、材料等从不同的角度满足使设计空间升华成富有审美品味的需求空间。本文通过对室内设计中把握复杂和简单程度的深入分析,结合需求元素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位置,提出了一定程度的复杂与适度的简化能使空间更加精彩的理念。
2、要改变目前国内的这种分离分体状况,需要有两个过程: 一是认识问题, 二是体制问题。就认识问题来讲,应该是两方面:即设计师和业主。室内设计师应明确:室内设计的定位如果定在它是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则能较好的促进两者的结合。若只定在装潢,甚至是布景这样一个位置,就容易失败。国外许多设计,不是先做建筑外部,而是在建筑设计前就开始做室内设计,以进一步调节室内空间。再者,提高业主的认识水平也很重要。如果业主能注重设计的整体质量,将大大有助于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沟通,更好地完成设计。建筑空间好像一个人的五官,骨骼大体定下来就不可能随便乱动。在这样一个建筑空间中,室内设计师应表达建筑师的空间设计,并且去强化它,而不是弱化它,室内设计的素材应是建筑所提供的空间 人在空间中活动的行为特征特定的使用功能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它的手段不仅是那些各式各样的装修材料,更应包括空间的界面和形体变化、自然光线的引入方式和人工光源的巧妙组织 结构构件和设备管线的隐或露,还有家具陈设、色彩的选择和搭配等。在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中,你几乎看不到一般意义上的“装修”,动感的空间构成,精确的几何形体,简洁至极的材料组台,均表现出惊人的震撼力,展现出建筑与室内完美的整合设计,从而诠释了二者的微妙关系。美国建筑师沙里宁在MIT校园中设计的著名小教堂,利用室外水池的自然反光在室内波浪形墙面上形成晃动而神秘的光影,真是令世人叫绝!
3、就体制问题来讲,我国目前很多规定不利于室内设计的结合。我们的室内装修规定要招标。室内设计要各个装饰公司来投标,设计完全当作一个投标的筹码, 而业主只看效果图好不好看,好看就拿来用。装潢公司搞设计根本不征求建筑师的意见, 他们认为这与建筑设计无关。这种各自为政的状况使得本来很好的设计,最后都成为设计的遗憾。其实,成功的室内设计不但是建筑空间的再创造,也能完善建筑空间的不足, 而我们往往认识不到或忽略了这个关键。针对国内目前不规范的设计,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国外有一些建筑事务所, 找某个室内设计公司长期合作,互相交流,沟通,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目前, 在我们国家的建筑实践中, 往往将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分开进行,把室内设计简单的理解为室内界面的装饰, 好像是建筑完成后再里里外外贴上一层皮。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是分开的,这使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被肢解了。表面上看室内设计好像是建筑完成后在外表贴上一层东西,即涂脂抹粉。有些室内设计师本人也不一定理解建筑师原有的设计思想, 因此在装修时往往随意加入许多自己的主观东西,这使原来建筑师所构思的室内空间变了味。对于那些可以填充的商业建筑的室内设计, 较少考虑建筑本身暂时尚且过得去,可对于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严肃建筑,如此则显致命之害。在此,我们极为迫切地呼吁:室内设计向建筑本体回归。
以上是论室内设计中的复杂与简单,室内设计与建筑空间形态关系探讨的全部内容。各种风格不断涌现,在多元文化并行发展的时代,室内设计风格流派呈变化频繁的趋势,而且各种风格之间的界限确越来越来模糊,设计的原创性比较匮乏,这主要是针对设计师而言,但是优秀的设计师总是在引导着设计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