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砖铺贴的疑难杂症,瓷砖铺贴的方法技巧
《瓷砖铺贴的疑难杂症,瓷砖铺贴的方法技巧》是由纳路特混凝土密封固化剂,抛光混凝土,瓷砖,大理石,密封固化剂,水泥地面硬化剂,混凝土固化剂,环氧地坪漆编辑整理的。
瓷砖在铺贴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让新手业主们感觉比较棘手。下面纳路特小编搜罗了一些瓷砖铺贴过程中的疑难杂症进行解析,快来了解吧。
纳路特旗下混凝土密封固化剂抛光混凝土产品金钻磨石、筑硅磨石、抛光混凝土地面、苏珀诺墙面系列、苏珀纳幕墙系列等,产品具有无(无TVOC、无缝),防(防尘、防滑、防水)、抗(抗压、抗渗)、耐(耐腐蚀、耐摩擦、耐刮伤),规格高端,样式多选的显著特点,适合全屋装修装饰。这些产品整体无缝,现场浇制,无缝即无细菌滋生,显得高端大气,还可以放出负氧离子,让人心旷神怡。与之对比的大理石、瓷砖既消耗资源、又消耗能源、还污染环境,大理石和瓷砖还有辐射性。
一、瓷砖铺贴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大解析
1、瓷砖过度浸水难施工怎么办?
使用瓷砖粘结剂粘贴,瓷砖一般不需要浸水。如不慎浸水,在没破坏瓷砖釉面的前提下,应风干后,再使用瓷砖粘结剂施工。
2、劈开砖、仿古砖被填缝剂污染后如何处理?
1)被填缝剂污染的劈开砖、仿古砖一般都很难清洗。设计时宜考虑使用同色的填缝剂;填缝前应采取专业的保护措施;宜采用干法填缝,填完后用专用工具溜缝。
2)施工时,待填缝剂固化干燥后,尽快用硬毛刷刷掉表面的填缝剂,然后用普通毛刷清理表面。
3)对于被填缝剂污染的劈开砖、仿古砖,可以在填缝剂干固10天以后,用弱酸清洗剂进行清洗,清洗后要将砖面用清水清洗干净,不能有残留物。
3、瓷砖表面(接缝处)污垢擦不掉,该如何处理?
对于釉面砖、玻化砖之类的瓷砖,只要进行多次擦拭即可。对于仿古砖、劈开砖之类的瓷砖,需要使用专用的清洗剂擦洗。
4、瓷砖粘结剂的浸水以及冻融的破坏机理主要是什么?
瓷砖粘结剂浸水破坏的可能机理:
1)淡水侵蚀作用,水进入瓷砖粘结剂后,会将其中的Ca(OH)2溶出,长时间的流水侵蚀,会使瓷砖粘结剂的结构逐步酥松以至破坏。
2)聚合物的溶胀作用,有些聚合物即使干燥成膜后,再遇水时也可能吸水膨胀。
3)界面张力作用,砂浆吸水后,水会改变其内部毛细孔壁的界面张力。
4)湿胀干缩作用,砂浆吸水后,体积会膨胀,而其干燥失水时,体积会收缩。
吸水后的砂浆在冰点以下时,其中的水会冻结膨胀。当膨胀力超过砂浆本身的强度时,砂浆就会因冻融而破坏。
5、瓷砖粘结剂是否可以直接用来勾缝?
不宜这样做,因为瓷砖粘结剂与勾缝剂的产品性能要求不同,瓷砖粘结剂要求的主要是粘结性能,填缝剂要求的是柔韧性、憎水性和抗泛碱能力,可以做成二合一产品,但这会大大提高材料的成本。
6、感觉瓷砖粘结剂无法施工时怎么办?
1)瓷砖粘结剂是经过改性的干混砂浆,其加水搅拌及施工时,相对传统的水泥砂浆会粘稠,施工人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2)若加水搅拌好的粘结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干固导致无法施工的现象,则多为拌合后静置时间过长所致,应禁止继续使用。
7、填缝剂出现色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材料本身色差;
2)加水搅拌时用水量不同致色差;
3)使用时环境条件发生明显变化会引起色差(如温度和湿度条件);
4)施工方法变化时会产生色差。
其他原因:
搅拌中添加了其他材料(如水泥、砂子等);
2)清洗面层时用水量过大,残留于缝隙中的水不均匀造成局部偏浅;
3)采用酸性清洁剂清洗造成局部偏浅等。
8、填缝剂有没有抗返碱功能?
水泥基填缝剂本身水化时,会产生强碱,在某些条件下自身会出现泛碱现象。可以通过添加添加剂等来减少水泥基填缝剂本身的返碱现象。优质的水泥基填缝剂,配以适当的施工工艺,是具有一定的抗返碱功能的。膏状或其他反应型填缝剂,硬化后容易形成连续的有机膜,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相应地也具有较好的抗泛碱功能。
9、填缝剂开裂现象如何处理?
1)应针对使用环境、缝宽等选择合适的填缝剂。
2)当填缝剂开裂时,应针对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若是填缝剂选材或施工不当引起,建议:①剔除原有填缝剂,重新填缝;②采用高柔性填缝剂进行修复。若是结构沉降等问题,则须另行处理。
10、厚层施工抗滑移不好时如何处理?
1)采用抗滑移性能较好的瓷砖粘结剂;
2)施工时采用固定支承,由下向上粘贴;
3)建议改用薄贴法施工。
11、可以在油漆过的水泥表面上铺贴瓷砖吗?
若要实现最佳安装效果,应将油漆彻底除掉后用专业的水泥基平整材料处理表面,再进行瓷砖铺贴。由于油漆的品质和涂刷年份不好确定,建议不要直接在油漆表面直接铺贴瓷砖。
12、工人为什么不喜欢用瓷砖粘结剂贴瓷砖呢?
由于目前瓷砖粘结剂的知识普及不够,很多工人在使用瓷砖粘结剂时依然采取传统的施工工艺,因为瓷砖粘结剂比传统的水泥砂浆粘度更大,干燥时间也比原来的时间要长一些,所以工人会产生误会,以为瓷砖粘结剂不如水泥砂浆贴瓷砖好。但如果按照新工艺薄贴法,施工速度会提升很多,而且薄贴法不会产生干燥慢的情况,所以经过培训的工人一般都很喜欢使用瓷砖粘结剂贴砖。
二、瓷砖的生产工艺流程
1、瓷质砖系列(包括抛光砖、耐磨砖等):
2,工艺流程:选料→配料→球磨制浆→喷雾造粉→压制成型→干燥→印花(渗花)→化工料→配料→球磨→烧成→抛光、磨边→分级→打蜡→包装→入库
第一环节——选料
原材料进仓要经过检验,主要包括取样、打饼试烧、物理性能检测、化学分析等步骤。原料验收员首先对新进仓的原材料取样,并检测样品水分;然后检测员将样品按程序进行制粉、打饼、试烧,并对试烧后样饼的白度、强度、吸水率等物理性能进行检测,同时,化验员从制粉环节中抽取部分粉料进行化学分析,检测原料中各种化学成分含量是否符合工厂的工艺技术要求,原料的检查是非常严格的,俗话说:‘生在原料’嘛。
第二环节——粉料制备粉料制备包括配料——球磨——过筛除铁——泥浆均化——喷雾干燥制粉——料仓陈腐等过程。
首先是根据工艺配方单(包括加水量)对相应的原料进行称重配料(是按一定的比例);
然后将配好的原料加入球磨机进行研磨成浆,球磨机内按照工艺要求配好研磨介质——球石,目的是使各种块状、粗细不等的原料经研磨破碎后充分均匀混合,一方面能促进坯料在烧成过程中的物化反应,降低烧成温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原料中杂质的分离;
球磨后的泥浆经检测符合工艺质量要求放入浆池中,途中要进行过筛除铁。过筛是为了除去球磨时没有磨细的粗颗粒和一些杂质;除铁是因为铁影响瓷砖的白度,而且会在瓷砖表面形成黑点、熔洞、杂质等缺陷,所以必须经过多道严格除铁;
泥浆经过过筛除铁后,要不断的搅拌均化,是使泥浆组成更均匀,改善泥浆流动性能,增加后期制成的泥料的可塑性,提高坯体强度,减少成型、烧成时的开裂等。
均化后的泥浆经检测符合质量要求后,经高压雾化输送到喷雾塔,通过热风炉提供的热风干燥制成粉料颗粒。在喷雾造粒过程中,对粉料含水率的控制非常重要,粉料含水率的高低以及水分在粉料中分布的均匀程度,都将对压制成型操作和砖坯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从喷雾塔出来的粉料,由于颗粒内外水分的差异,以及各部分粉料水分不均匀,还需输送到料仓进行陈腐,以促使粉料的水分更加均匀。粉料在料仓陈腐24小时,可以说就完成了瓷砖生产的坯料制备环节,制备好的粉料将通过输送皮带送往下一环节工序。
第三环节——压制成型
制备好的粉料将送入压机工序,通过模具布料后,再对其粉料施加一定压力,这样粉料就被压制成砖坯。需要注意的是,压制成砖坯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粉料质量要求及压机的正确操作过程,否则会直接影响砖坯的质量。
第四环节——干燥和印花(印花是对渗花抛光砖有的过程)压制成型后,砖坯的强度很差,由于砖坯的水分含量很多,要经过干燥是把砖坯中的自由水蒸发掉,一方面可以提高坯体强度,减少坯体损坏,可避免废品进入印花和烧成工序,造成不必要损失;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含水率较高的砖坯入窑烧成时,由于水分剧烈蒸发导致坯体开裂。
第五环节——烧成砖坯干燥后入窑炉烧成。砖坯在进入窑炉前要先上底浆,主要是为了防止砖坯在窑炉煅烧的高温段处于软化状态时与辊棒的粘粘。进入窑炉高温煅烧,,一般最高烧成温度不超过1250度。目前,集团拥有同行业内最长的300余米窑炉生产线,能使瓷砖的烧成时间更加充分,烧成后的产品吸水率更低、砖面更光亮平整、细腻无针孔,而且坯体白度大大提升,即使经磨边后,坯层侧边也不会产生黑边现象,产品质量得到充分保证。
第六环节——磨边、抛光烧成后的瓷砖半成品要经过磨边——刮平——抛光——后磨边——风干等步骤,才能成为我们在展厅看到的一块块光亮平整的精美瓷砖。
在磨边工序中,严格规定瓷砖的尺码和对角线必须符合公司的内控标准,要求精度非常高,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很高。
进入抛光工序。抛光又分为粗抛、中抛、精抛三个步骤,也就是将用于抛光的磨块由粗到细排列,将经过铣平的瓷砖表面逐步研磨成具有光泽度并呈现出砖坯原有的纹理。
第七环节——分级、打蜡
分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他是控制产品质量的关键部分,我公司对产品质量的把关非常严格,而且在每个分厂都设有品质监理组,控制出厂前的产品质量。
最后对瓷砖表面和砖底的水分进行风干,以便于成品上蜡和成品分级检选、包装入库。
三、瓷砖的毒性
瓷砖对消费者的辐射主要有两方面:体内辐射和体外辐射。
在瓷砖的制作工艺中,为了增加瓷砖表面的光洁度,便于清洗去污,厂家会在瓷砖表面涂一层“釉料”(所以瓷砖也称釉面砖),这是一种陶瓷色料,其中加入了锆英砂,锆英砂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一般都比较高,所以说,瓷砖是有辐射的。瓷砖的辐射分体内辐射和体外辐射。体内辐射主要是指瓷砖中所放射出来的氡对人体的辐射,氡进入人体呼吸道后,破坏人的呼吸系统,甚至会使细胞发生异变,导致肺癌,还会影响神经系统,使人精神不振,昏昏欲睡。体外辐射,主要是瓷砖中镭、钍等衰变产生的γ、β射线,它会穿透人体并和体内细胞发生碰撞,破坏人体淋巴细胞,降低人的免疫力。
四、瓷砖的选购
1、对角比尺寸
把两块同一品种的砖面对面重叠在一起,四角对齐,转动其中的一片,四边尺寸始终一致者好。此法尤其适用于表面光滑的瓷砖检测。
2、查看平整度
把两块同一品种的砖面对面重叠在一起,四角对齐,转动其中的一片,转动容易者质量差,反之则好。此法不能用于检测仿古砖。仿古砖的显著特点是表面色彩和花纹的任意变化,表面可以凹凸不平。
3、看吸水率
吸水率的大小是瓷砖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将一小杯水倒在砖体的背面,水消失得越快说明吸水率越高,质地越疏松,强度越弱,反之则反。
4、看光洁度
这是检测抛光砖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将抛光砖表面的保护蜡用软布或试剂清洗干净,放在灯光或阳光下,成45度的斜角查看,表面越亮越好。
5、听声音
用用硬物轻击,声音越清脆,则瓷化程度越高,质量越好。也可以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夹瓷砖一角,轻松垂下,用右手食指轻击瓷砖中下部,如声音清亮、悦耳为上品,如声音沉闷、滞浊为下品。
五、瓷砖铺贴后的验收
1、查看瓷砖是否图案一致,腰线花片是否配套,粘贴位置是否合理等。同一个空间瓷砖应该表面干净,图案一致清晰。正常情况下,腰线粘贴在离地面高0.9米左右,即普通规格砖(常见的小墙地砖规格300*300,300*450,300*600)的第三块砖上粘贴腰线,第五第六块上粘贴花片(根据花片大小来判断位置)。有些瓷砖分上腰线,下腰线,通常上腰线比较窄,下腰线要宽一些,上腰线一般粘在离顶部大约一片砖的距离,图案比较复杂的花片通常容易被倒置,这需要谨慎注意。
2、检查瓷砖是有无色差,瓷砖崩瓷缺角,瓷砖裂纹等现象。即在光线强度相同的情况下查看瓷砖颜色是否一致,大部分表现为阴暗,明亮两种色差。查看瓷砖是否都是完整的,有没有掉瓷,缺角,裂纹,污点等现象,运输不当,工人工艺不佳等都会磕碰瓷砖。发现这种情况可要求工人更换瓷砖。
3、检查砖缝(地砖)是否均匀,顺直,平整;擦缝(墙砖)是否均匀,有遗漏。大地砖铺贴常见的铺贴方式有有缝铺贴和无缝铺贴。最好采用有缝铺贴,但要注意砖缝均匀,顺直,切勿砖缝有大有小,歪斜,造成这种状况可能是砖不规整,尺寸不合格,也可能是铺贴工人砖切割不合适或留缝不正规。可使用工地上包装箱外的打包带采取一断,插入砖缝简单比量,恰好插入为宜。若砖缝不适宜,可要求工人美缝。擦缝应该均匀,每道缝仔细擦填,不遗漏。
4、检查铺贴的平整度,用手或者脚,慢慢在砖表面上摸滑,感受下是否会有遇到高低不平有阻碍的触感,尤其是砖对边,和四块砖对角的地方是否平齐。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砖本身鼓肚,翘角比较严重,要么是工人没按要求施工。情况严重时可要求工人更换砖。
5、检查是否有空鼓现象。用小铁锤或者其他钝硬物(切勿尖锐)轻轻敲击砖面,若有沉闷的声音,则砖后面水泥饱满;若发生清脆的“咚咚”声,则为空鼓。工人偷工减料,水泥没有摸满,不够紧实,或者贴完砖养护不好则会出现空鼓。空鼓较多可要求工人重新铺贴。
6、检查地面是否倒泛水,特别是厨房,卫生间和阳台,清理干净后,可用水倒在地面上查看地面是否会存水。若出现倒泛水,则工人铺贴的时候未放坡,或是坡度不准确,局部存水,或是地漏高于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