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0088-068

室内设计中的空白美学, 中国博物馆室内设计

2018-6-16
装饰混凝土金钻磨石、筑硅磨石,是传统水磨石的改性产品,现场浇制,整体无缝,由负离子水泥砂浆、捍甲、捍丝混凝土密封固化剂和玉石、贝壳等骨料组成,纯水泥制造,可做成S流线造型,抗压、抗渗,防尘、防滑,耐腐蚀、耐摩擦,地面整体致密强,不需打蜡,无需维护,适合家庭、学校、医院、工厂、车间、地铁站、展览馆等场所的室内外使用。

 

室内设计中的空白美学,中国博物馆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中的空白美学,中国博物馆室内设计。环氧树脂地坪漆含有MDA、TDI等致癌物质,大理石、瓷砖还有辐射性。室内设计和装修怎么办?抛光混凝土金钻磨石就能搞定一切,远离装修毒害。

新型水磨石金钻磨石集地面、墙面和造景设计于一体,拥有专业的室内设计和室内空间艺术造景,强调室内设计的自然化、艺术化、技术化和个性化,注重水泥新型材料的广泛应用,满足装配整体式建筑设计的防火、防水、节能、隔声、抗震、安全防范等国家标准,满足建筑工业化及建筑绿色化的要求,满足现代人士对生命和健康的敬畏,施工方便,易于操作,可预制也可现场浇制,整体无缝,纯水泥制造,抗压抗渗,耐腐蚀耐摩擦。

室内设计中的空白美学,中国博物馆室内设计。

 

一、室内设计中的空白美学

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奇”,道家强调要“见素抱朴,小私寡欲”,要以朴素为本,以玄妙为宗。在传统居室色彩上,“素”与“白”通,“玄”与“黑”近,黑白被赋予了非同寻常的意义。陈从周在《说园》中谈道:“白本非色,而色自生……池水无色,而色最丰。”中国传统民居的室内,色彩多追求一种脱俗雅致的淡雅色调,多是白墙、木色柱的“黑白世界”,讲求一种素雅的美。尤其是传统民居,无论是徽派的西递、宏村,江西的婺源,还是苏州、杭州的建筑,大都是粉墙黛瓦,碧波掩映,偎依在绵延的群山间,从表面看去,黑白观念似乎是无色彩的,其实在深层的哲理上,恰恰暗合了“空”的色彩运用的辩证法则。结构与装饰的“留白”在中国古建筑中是最易于见到的。“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庄子人间世》),如亭、廊的结构都是空的,但“空”却构成了功能空间,形成了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的过渡与沟通。“绘事后素”语出孔子,他指出了对室内装饰的看法,认为绘事是那种装扮粉饰出来的美丽效果,而素则是本质的、自然的美,孔子认为“素”要美于“绘事”,这一说法亦体现了装饰中的“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如此描述卧室设计:“一般设卧榻一,榻前仅置一小几,几上不设一物;设小方杌二,小橱一;室中清洁雅素,一涉绚丽,便如闺阁中,非幽人眠云梦月所宜。”居室内的陈设也讲究朴逸、简约、空灵,贵精致而不贵华丽,贵新奇而不贵纤巧浪漫。讲求避开一切俗物,荡去心机,以空心自修,这和老子“空”的思想是一致的。[1]四周墙壁素白,中间挂一匾额,居室便有一种静美,有一种禅境,清空之致,所谓无就是有,空就是满,给人带来无上的审美境界。现代设计中大胆的留白讲究对空间、形体、色彩的把握,追求删繁就简,高度概括,“无”中生“有”,往往使人产生脱俗、超然、干练之感,体现一种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东方哲学美感。

2、空白美学思想的审美趋向是追求一种不能用语言传达的审美境界。老子反对自觉地用语言传达审美经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道德经三十五章》)。提出“大美无言”,认为至精至妙的大美,是不可以言传的,是无形无象的,可传而不可受的,可得而不可见的,恍惚含蓄的意致与神遇才能达到传情表意、认识与审美的最高境界。“意贵乎远,不静不远也;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挥正叔《南天论画》)中式空间注重空间的含蓄气质。据史料记载,晚年的隋炀帝就感叹壮丽的宫殿虽好,但曲房小室更舒适宜人。于是便请人设计了千门万户、幽房曲折的“迷宫”,人一旦误入,没人带路就出不来。或许就是从隋炀帝开始,中式家居的布局特点就是巧妙的“曲折、掩映”。方士庶的《天慵庵随笔》讲到“因心造境,以手运气,此虚境也”。中国的古典园林强调空间的蜿蜒流动,步移景异、移步换景的含蓄意境,构出一种不言之美。园林中的山、水、道路在有限的空间中是无法一眼穷尽的,它们永远会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中国的古人很善于调动观者的想象力,他们充分运用象征或隐喻的经营手法,把原本绝对的小尺寸,在视觉心理上加以放大,以此来增加空间的深度与层次感。这里所指的空间,并不完全存在于物理范畴之中,更多的是人们的内心感受,是一种意象的空间。实做有尽,虚做无穷,以有限空间蕴含无限想象。

3、中式空间的含蓄气质还体现在室内装饰上。庄子提出“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可以雕琢,而雕琢的目的是要看不出雕琢的痕迹,化有形于无形,含蓄地以有形的装饰达到无形的效果,将装饰上升到一种玄妙的境界。在室内设计中艺术表达的形式上可以尝试抽象化、符号化,强调象征隐喻的形体特征和空间关系,巧妙、精到地借助设计语言,以点到为止、借象取境的方式,营造、烘托、创建出言有尽而意无穷、象有限而境意全的含蓄微妙的意境,使观赏者的感受沿着某种特定的方向延伸,达到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全美境界。空间的藏与露也是虚与实的表现形式。藏得深而使人感到迷离,是虚空间的一种表现,而袒露于外的形体则给人以实空间的感觉。虚与实两种因素相互穿插,虚中有实、藏中有露、实中有虚、露中带藏。含蓄地表现了室内空间的虚实变化与对比,巧妙地实现了室内与室外空间的因借关系,把室外的自然景观引入室内,达到室内外的相互渗透,表现室内外空间的情景交融。所谓实是相对于虚而言,其设计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各种物质隔体来表现似隔非隔、隔而不断的审美意味。

 

二、中国博物馆室内设计

1、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我国将博物馆划分为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综合类四种。随着物质文化的丰富和人们对精神文明的更高要求,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博物馆建筑受到广泛的重视与关注。发展中的博物馆,建筑数量快速增加,造型规模千差万别,展示手段新颖独特,展示领域丰富灵活。现代博物馆建筑不仅仅是展览场所,还充当文化传播中心为人们提供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的场所。 博物馆作为展示人类文明的窗口,集中收藏了人类历史文化的精粹。它应该是文化历史、哲学理念、主题创意、空间艺术应用和美工技巧的有机统一。它用自己所特有的艺术语言,营造出与展览主题相统一的氛围,论释历史文化精粹的深刻内涵,让每一位参观者在高雅的艺术享受中品味人类历史文化的光辉遗产。任何时代的设计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时代特征。本世纪以来,博物馆的增多就是现代人创造具有高文化价值的人类生活环境的一种体现。虽然博物馆的性质不同、类别不同,但总的归结起来就是一个能够让人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了解历史的一个公共场所。因此,如何搞好博物馆的室内设计工作,是体现博物馆生命力和存在价值的根本体现。

2、主题与形式的协调性。面对一个展览的主题,需要选择最优的展示手法来表达。传统设计过程中。在历史类博物馆内,有时铺开展品来依次陈列,有时制作模型来重现场景,有时图文并茂来重读历史。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新型博物馆的出现,“讲述”展品的手段多样化了,导致设计者有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而忽略了展览初衷。比如明明是展现厚重历史、激发观众内心的主题,却不小心被安排在轻薄的材质、明快的色彩中,不免显得尴尬。 流线与空间的趣味性。博物馆室内设计中,参观流线的顺畅清晰和空间序列的合理安排是衡量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人们参观时,不愿意迂回和逆行。如果流线发生流线交叉,会造成人流拥挤和碰撞。此外,博物馆的流线和空间设计与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有异曲同工之处。表现在步移景异、疏密有致的陈设方式。人们游览博物馆就像欣赏园林,享受一步一景带来的新鲜感,感受起承转合营造的趣味性。 展示媒介的科技化。科技技术发展迅速,博物馆所采用的展示表现方法也日新月异,除了声、光、电手段的普遍应用外,还出现了一些高新技术的应用。在实际的展示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各种声音、照明、视频播放时间和顺序及强弱变化是创造最佳展示效果的前提。电脑按照展示设计要求事先设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按照展示的要求和参观场地的先后顺序,达到控制相应的声音、照明及视频播放,并造成声音的强弱变化,照明的渐变等效果。

3、空间氛围的大众化。展品不是聚光灯下等待人们的朝拜公主,空间不再严肃拘谨,室内设计更亲和。2005年设计,2009年对外开放的比利时埃尔热博物馆(Herger Museum)是法国建筑师波特赞姆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的新作。博物馆致力于收藏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的作品,展现他的生活和工作,这座外形近似蝴蝶的建筑在四周树林的映衬下,显得分外清新。入口处的设计,象征着一本翻开的漫画书,一页是漫画书中丁丁遥望天空的图片,另一页则是画家的签名。生动易懂的形式语言让人们感到亲切。室内,巨大的玻璃窗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光,令整个展区明朗活泼。作者用室内空间中非规则形体的相互穿插,不同色彩的相互掩映来表现埃尔热不同绘画风格,将漫画的精神赋予空间,使观众仿佛步入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以上是室内设计中的空白美学, 中国博物馆室内设计的全部内容。建筑设计中的外部造型、内部空间划分、整体结构等,都为室内设计提供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更多的可能性。室内设计中的功能布局、空间氛围、家居装饰等则完善了建筑物的整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