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光混凝土金钻磨石、筑硅磨石,是传统水磨石的改性产品,现场浇制,整体无缝,由负离子水泥砂浆、捍甲、捍丝混凝土密封固化剂和玉石、贝壳等骨料组成,纯水泥制造,可做成S流线造型,抗压、抗渗,防尘、防滑,耐腐蚀、耐摩擦,地面整体致密强,不需打蜡,无需维护,适合家庭、学校、医院、工厂、车间、地铁站、展览馆等场所的室内外使用。
建筑设计中现代建筑的特点是什么?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优缺点
建筑设计中现代建筑的特点是什么?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优缺点。环氧树脂地坪漆含有MDA、TDI等致癌物质,大理石、瓷砖还有辐射性。怎么办?抛光混凝土金钻磨石就能搞定一切问题,远离装修毒害。无论是墙面、地面或顶棚,金钻磨石的构造强度和刚度均符合建筑设计的要求,防火、防水、节能、隔声、抗震、生态等指标满足建筑工业化及绿色化要求,满足现代人士对生命和健康的敬畏,而且施工方便,易于操作,施工过程不产生废水、废气、废渣,可预制也可现场浇制,整体无缝,纯水泥制造,质量轻、无TVOC,抗压抗渗,耐腐蚀耐摩擦。
建筑设计中现代建筑的特点是什么?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优缺点。
一、建筑设计中现代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现代建筑不是随着20世纪的来临而突然出现的。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产业革命和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大变革。现代建筑的特点是:
1、房屋建造量急剧增长,建筑类型不断增多
19世纪工业的大发展和城市的扩大需要建造大批工厂、仓库、住宅、铁路建筑、办公建筑、商业服务建筑等。在建筑史上长期占有突出地位的帝王宫殿、坛庙和陵墓退居次要地位,而生产性和实用性为主的建筑愈益重要。对新型建筑提出了新的功能要求。有的要求大跨度,如博览会、展览馆、铁路站棚;有的要求增加建筑层数,如大城市中心区的商业建筑;有的要求有复杂的使用功能,如医院、科学实验室。建筑形制变化迅速,照搬照抄传统的定型的法式制度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了。
2、工业发展给建筑业带来新型建筑材料
以往几千年世界各地区建筑所用的主要材料不外是土、木、砖、瓦、灰、砂、石等天然的或手工制备的材料。产业革命以后,建筑业的第一个变化是铁用于房屋结构上。先是用铁做房屋内柱,接着做梁和屋架,还用铁制作穹顶。19世纪后期,钢铁产量大增,性能更为优异的钢材代替了铁材。与此同时水泥也渐渐用于房屋建筑。19世纪出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钢和水泥的应用使房屋建筑出现飞跃的变化。
3、结构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使人越来越深入地掌握房屋结构的内在规律,从而能够改进原有的结构形式,有目的地创造优良的新型结构。过去建筑工匠只能按照传统做法或凭感性判断去建造房屋,盲目性和局限性很大。随着数学和力学的发展,终于在19世纪后期弄清了一般建筑结构的内在规律,建立了为实际工程所需要的计算理论和方法,形成系统的结构科学。这样就可以在建筑工程开始之前预先计算出结构的受力状态,作出合理、经济而坚固的房屋结构设计。1889年巴黎建造的高 300米的埃菲尔铁塔和跨度为 115米的机器陈列馆就表明了建筑结构方面的成就。
4、建筑业的生产经营
转入资本主义经济轨道。在资本主义社会大量的房屋是企业家手中的固定资本或商品。资本的所有者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投资从建筑活动中获取最大的利润。这一准则也在建筑设计、建筑观念以及建筑美学方面或隐或现地表现出来。此外,从19世纪起资本主义国家建筑师的社会地位也有了变化。建筑师是自由职业者,他们在建筑设计中从事竞争,于是商品生产的经济法则也渗入建筑师的职业活动中。
二、现代建筑设计的优点是什么?
1、现代建筑的优点是施工方便快速,结构强度大,结构体系多样,耐久性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适应人类的活动。广义的现代建筑指折中主义之后出现的以新结构、新材料、新形式为核心的建筑
2、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
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
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
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3、现代建筑在美学上的特点:
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
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
建筑形象的逻辑性;
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
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
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三、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优缺点
我们的社会现实纷繁复杂,不尽人意;我们缺少现代主义的洗礼,缺少基本的理论框架;我们的创作思想很不严肃,很混乱……这都有其历史原因,因为我们被封闭了很久,因为我们处在转型期。但我们是否应该从最基本的房屋,老百姓的房屋,而不是从宫殿庙宇开始做起呢?最关键的是广大的居住建筑,而建筑师顾不上或是不愿管。
也少有人去研究地区建筑应有的气质,少有人去研究地区的气候特征、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广州的一批研究亚热带建筑问题的建筑师应该属于少数的例外了。大家都在大谈风水、折射、隐喻、可持续发展,还有谈得最多的文脉(Context)。殊不知Context的本义就是一个地区的前因后果、上下文,就是那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
中国人几十年来不重视材料(当然用木材的老祖宗除外),改革开放以后就更不得了啦,到处乱用材料,追求高级材料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在砖墙外面做粉刷,拉毛,贴瓷砖铝板花岗岩……,贴这个贴那个,明明是砖墙,偏要往高级材料上做,越做越假,如同抹上厚厚脂粉的女人。其实材料本身并无高低之分,昂贵的材料用得不好一样不行。很多人不知道砖墙之美,他们对国内为数不多的老式清水砖墙建筑视而不见,必欲拆之而后快;他们也没有机会去看看沙利文、赖特、阿尔瓦·阿尔托、路易斯·康所做的清水砖墙的效果,那种肌理和色彩;他们不知道砖墙像我们的皮肤一样,是可以透气的,是美的,是不需要遮遮掩掩的!
材料的真实性以及对构筑技术率直的表达,这应该是建筑美的一个基本内容。张永和说得好:“本来正是在建造里面有艺术,在使用里面有艺术,而不是另一堆叫艺术或者说根本叫美术的东西附加在建筑上。”这就是建筑美的实质。安藤忠雄式的清水混凝土大家开始接受了,但是太贵,我们做不起。但是柯里亚,贝克式的清水砖墙呢?我们做得起,但我们认为那不美,需要用别的“高级”材料贴起来!做假的劣根性也体现在建筑上了。在中国,建筑师的自我感觉有时是不错的,很容易自我膨胀,以为自己是凌驾在一般人之上的某种“专家”。他们大笔一挥,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了房屋的使用者,那些普通的住户(当然长官和老板的意愿是不敢违背的)。在这种心态下,要他们向老百姓的房子学习,向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学习,那是绝无可能的事!
以上就是建筑设计中现代建筑的特点是什么?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优缺点的全部内容。我们从一个不是印度人的印度建筑师身上可以发现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至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点事情:真实地表达材料与建造;去农村(在云南这样的省份就应该去少数民族地区)向老百姓学习建筑,然后替他们做设计,帮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一步;反对铺张浪费,做一点经济的建造,为你的客户节省一点钱;一方面向老乡学习,一方面向西方学习,将传统与现代紧密结合起来。把建筑学植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植根于普通的住宅,这才是真正的本土建筑,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