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0088-068

水泥地面硬化剂可以提高混凝土地面耐久性

2018-4-25
抛光混凝土金钻磨石、筑硅磨石,是传统水磨石的改性产品,现场浇制,整体无缝,由负离子水泥砂浆、捍甲、捍丝混凝土密封固化剂和玉石、贝壳等骨料组成,纯水泥制造,可做成S流线造型,抗压、抗渗,防尘、防滑,耐腐蚀、耐摩擦,地面整体致密强,不需打蜡,无需维护,适合家庭、学校、医院、工厂、车间、地铁站、展览馆等场所的室内外使用。

水泥地面硬化剂可以提高混凝土地面耐久性

《水泥地面硬化剂可以提高混凝土地面耐久性》是由纳路特水泥地面硬化剂,抛光混凝土,瓷砖,大理石,环氧地坪漆编辑整理的。

混凝土是指由胶结料(有机的、无机的或有机无机复合的)颗粒状集料、水以及需要加入的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或经硬化后形成具有堆聚结构的复合材料(普通是以胶凝材料、水、细骨料、粗骨料,需要时掺入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

普通混凝土地面,一般使用数年后,地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起灰、起砂、起壳、开裂、空鼓等现象,加上碳化、水蚀和风化的作用,地坪表面会继续粉化,影响正常使用。出现这些现象,原因有多方面,有施工原因,也有物理原因,针对混凝土使用过程中的种种不如意,对混凝土进行改造也就显得很迫切了。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将混凝土全部铲除,重新浇筑,二就是对混凝土实施密封、硬化。


深圳市纳路特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了锂基聚碳硅水泥地面硬化剂。该固化剂无色、无臭、不燃,呈水性无厚度,通过5cm左右的有效渗透,与混凝土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在三维空间形成一个网络结构,使混凝土中的各种成分固化成一个坚固实体,由此增强混凝土地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提高混凝土地面的抗压强度;由于固化剂能紧缩混凝土的毛细孔,有效抑制外界污染物进入,由此也能很好地抵抗化学物质的侵蚀,使固化后混凝土高强耐磨,固化剂还有良好的密封作用,混凝土密度增强后,抗渗性和抵御油脂的性能得到极大的提升。普通水泥地面施工纳路特密封固化剂后,可得到一个无尘、致密、高强度、高耐磨且具备大理石般光泽的全新混凝土地面,使用时间长达20年以上。
水泥地面硬化剂适合用于处理解决混凝土地面、水磨石地面、金刚砂地面、环氧树脂地坪、耐磨地坪等地面的起砂,旧地坪翻新和旧墙面翻新,以及所有以混凝土或水泥砂浆为基层的场所地面施工运用。比如电器、电子、机械、食品、医药、化工、烟草、饲料、纺织、服装、家具、塑料、文体用品等制造工厂的车间以及宾馆、酒店、写字楼、超市(地下)停车场的水泥混凝土或干砂浆面、涂层、石膏砂浆面等。

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

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混凝土是一种充满生命力建筑材料。随着混凝土组成材料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材料复合技术认识不断提高。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抗压强度,而是在立足强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混凝土的耐久性、变形性能等综合指标的平衡和协调。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比以前更明确、细化和具体。同时,建筑设备水平的提升,新型施工工艺的不断涌现和推广,使混凝土技术适应了不同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要求,发展很快。

混凝土并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单一材料。它离不开混凝土用原材料的发展,离不开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对象的发展变化。应该从土木工程大学科的角度来认真对待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也是这样,首先要分析工程项目的结构、构件特点、设计要求,预估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和风险,立足当地原材料.然后采用科学、合理、可行的技术线路、技术手段。配制出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工艺要求和使用要求的优质混凝土

 

一、表观密度

混凝土按照表观密度的大小可分为: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轻质混凝土。这三种混凝土不同之处就是骨料的不同。

重混凝土是表观密度大于2500公斤/立方米,用特别密实和特别重的集料制成的。如重晶石混凝土、钢屑混凝土等,它们具有不透x射线和γ射线的性能;常由重晶石铁矿石配制而成。

普通混凝土即是我们在建筑中常用的混凝土,表观密度为19502500Kg/立方米,主要以砂、石子为主要集料配制而成,是土木工程中最常用的混凝土品种。

轻质混凝土是表观密度小于1950公斤/立方米的混凝土。它又可以分为三类:

1轻集料混凝土,其表观密度在8001950公斤/立方米,轻集料包括浮石、火山渣、陶粒、膨胀珍珠岩、膨胀矿渣、矿渣等。

2.多空混凝土(泡沫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其表观密度是3001000公斤/立方米。泡沫混凝土是由水泥浆水泥砂浆与稳定的泡沫制成的。加气混凝土是由水泥、水与发气剂制成的。

3大孔混凝土(普通大孔混凝土、轻骨料大孔混凝土),其组成中无细集料。普通大孔混凝土的表观密度范围为15001900公斤/立方米,是用碎石、软石、重矿渣作集料配制的。轻骨料大孔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为5001500公斤/立方米,是用陶粒、浮石、碎砖、矿渣等作为集料配制的。

二、混凝土的特点:

1、腐蚀性

混凝土材料是一种耐久性材料,但是本质上是一种非均匀的多孔材料,在二氧化碳、水、氯离子、硫酸盐等的介质的侵蚀作用下,不可避免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而腐蚀,混凝土会加速破坏,使用寿命大大缩短。混凝土材料是一种碱性材料,一般不会遭受碱性物质的腐蚀。但在化工企业中,长时间接触高浓度碱性物质也会使混凝土材料破坏。

2、盐类结晶

当混凝土与含有大量可溶性盐类化合物的水接触时,这些盐类化合物会渗入混凝土中,经过水分的蒸发,盐类在混凝土中不断浓缩,最后形成结晶,而结晶过程还往往伴随体积的增大。因此,造成混凝土材料的开裂破坏。典型当属硫酸盐腐蚀。混凝土材料的使用中,化学腐蚀中最广泛和最普通的形式是硫酸盐的腐蚀。硫酸盐与水泥中的钙钒石发生反应生成硫铝酸盐,并伴有体积的增大,而导致混凝土材料的开裂。这种开裂进一步加速了硫酸盐对混凝土基体的腐蚀。

3、渗滤盐霜

当水分能从混凝土表面渗出时,混凝土表面总会出现盐霜。这些盐类由混凝土渗析出,经蒸发水分后结晶而成,或是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相互作用的结晶。表明混凝土内部发生了明显的渗滤,严重的渗滤导致孔隙率增加,从而降低了混凝土层的强度和增加了受侵蚀性化合物的作用。

三、混凝土材料配用比时方法:

1、用水量

计算高强混凝土配合比时,其用水量可用普通混凝土用水量的基础上用减水率法加以修正。在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用水量中扣除按外加剂减水率计算得出的减水量即为掺减水剂时混凝土的用水量。此时注意一定要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的减水率。

2、水泥用量

生产高强混凝土时,水泥的用量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水泥胶砂与骨料的粘结力。为了增加砂浆中胶质结料的比例,水泥含量要比较高,但要注意的是,水泥用量又不宜过高,否则会引起水化期间放热速度过快或收缩量过大等问题。高强混凝土水泥用量一般不宜超过550kg/m3

3、试拌调整

对计算所得的配合比结果要通过试配、试拌来验证。拌制高强混凝土必须使用强制式搅拌机,振捣时要高频加压振捣,保证拌和物的密实。要注意试拌量应不小于拌和机额定量的1/4,混凝土的搅拌方式及外加剂的掺法,宜与实际生产时使用的方法一致。

4、配合比的确定

当拌和物实测密度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2%时,可不调整。大于2%时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规定进行相应的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确定后,应对配合比进行不少于6次的重复试验进行验证,其平均值不应低于配制的强度值,确保其稳定性。

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但在寒冷地区,特别是在水位变化的工程部位以及在饱水状态下受到频繁的冻融交替作用时,混凝土易于损坏。为此对混凝土要有一定的抗冻性要求。用于不透水的工程时,要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渗性和耐蚀性。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为混凝土耐久性

四、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破坏因素有:

1、冰冻-融解循环作用:是最常见的破坏作用,以致有时人们用抗冻性来代表混凝土的耐久性。冻融循环在混凝土中产生内应力,促使裂缝发展、结构疏松,直至表层剥落或整体崩溃。

2、环境水的作用:包括淡水的浸溶作用、含盐水和酸性水侵蚀作用等。其中硫酸盐、氯盐、镁盐和酸类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剧烈的腐蚀作用,导致混凝土的迅速破坏。环境水作用的破坏过程可概括成为两种变化:一是减少组分,即混凝土中的某些组分直接溶解或经过分解后溶解;二是增加组分,即溶液中的某些物质进入混凝土中产生化学、物理或物理化学变化,生成新的产物。上述组分的增减导致混凝土体积的不稳定。

3风化作用:包括干湿、冷热的循环作用。在温度、湿度变幅大、变化快的地区以及兼有其他破坏因素(例如盐、碱、海水、冻融等)作用时,常能加速混凝土的崩溃。

4、中性化作用:在空气中的某些酸性气体,如Cl2H2SCO2在适当温、湿度条件下使混凝土中液相的碱度降低,引起某些组分的分解,并使体积发生变化。

5、钢筋锈蚀作用:在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因电化学作用生锈,体积增加,胀坏混凝土保护层,结果又加速了钢筋的锈蚀,这种恶性循环使钢筋与混凝土同时受到严重的破坏,成为毁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6、碱-集料反应:最常见的是水泥或水中的(碱分Na2OK2O)和某些活性集料(蛋白石、燧石、安山岩、方石英)中的SiO2起反应,在界面区生成碱的硅酸盐凝胶,使体积膨胀,最后能使整个混凝土建筑物崩解。这种反应又名碱-硅酸反应。此外还有碱-硅酸盐反应与碱-碳酸盐反应。

此外,有人将抵抗磨损、气蚀、冲击以至高温等作用的能力也纳入耐久性的范围。

五、提高混凝土的耐久发性的措施

要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必须从抵抗力和作用力两个方面入手。增加抵抗力就能抑制或延缓作用力的破坏。因此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常常有利于耐久性的改善,其中密实性尤为重要,因为孔缝常是破坏因素进入混凝土内部的途径,所以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密切相关。另一方面通过改善环境以削弱作用力,也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此外,还可采用外加剂(例如引气剂之对于抗冻性等),谨慎选择水泥和集料,掺加聚合物,使用涂层材料等,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延长混凝土工程的安全使用期。

耐久性是一项长期性能,而破坏过程又十分复杂。因此,要较准确地进行测试及评价,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只是采用快速模拟试验,对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破坏因素作用下的一种或几种性能变化,进行对比并加以测试的方法还不够理想,评价标准也不统一,对于破坏机理及相似规律更缺少深入的研究,因此到目前为止,混凝土的耐久性还难于预测。除了试验室快速试验以外,进行长期暴露试验和工程实物的观测,从而积累长期数据,将有助于耐久性的正确评定。

强度是混凝土硬化后的主要力学性能,反映混凝土抵抗荷载的量化能力。混凝土强度包括抗压、抗拉、抗剪、抗弯、抗折及握裹强度。其中以抗压强度最大,抗拉强度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