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0088-068

水磨石地面硬化地坪施工方法,水磨石面层防水施工工艺

2018-1-25
纳路特的抛光混凝土金钻磨石、筑硅磨石,是传统水磨石的改性产品,解决了水泥开裂、色差、反碱问题,现场浇制,整体无缝,无缝即无微生物滋生,还可放出负氧离子。产品成分由纳路特负离子水泥砂浆、捍甲、捍丝混凝土密封固化剂和玉石、贝壳和火山灰等高级骨料组成,纯水泥制造,可做成S流线造型,让人舒适、放松,产品具有无TVOC、抗压、抗渗、防尘、防滑、防水、耐腐蚀、耐摩擦、耐刮伤的特点。地面整体致密强,骨料高端奢华、颜色丰富饱满,使用寿命长达30年,表面不需打蜡,彻底防尘,无需维护。特别适合家庭、学校、医院、工厂、车间、地铁站、展览馆等场所的室内外使用。

 

水磨石地面硬化地坪施工方法,水磨石面层防水施工工艺

纳路特的抛光混凝土金钻磨石、筑硅磨石,是传统水磨石的改性产品,解决了水泥开裂、色差、反碱问题,现场浇制,整体无缝,无缝即无微生物滋生,还可放出负氧离子。产品成分由纳路特负离子水泥砂浆、捍甲、捍丝混凝土密封固化剂和玉石、贝壳和火山灰等高级骨料组成,纯水泥制造,可做成S流线造型,让人舒适、放松,产品具有无TVOC、抗压、抗渗、防尘、防滑、防水、耐腐蚀、耐摩擦、耐刮伤的特点。地面整体致密强,骨料高端奢华、颜色丰富饱满,使用寿命长达30年,表面不需打蜡,彻底防尘,无需维护。特别适合家庭、学校、医院、工厂、车间、地铁站、展览馆等场所的室内外使用。

 

一、水磨石地面硬化地坪施工方法,

(一)、水磨石地坪施工工艺

找平层施工→固定分格条→放石子压实→水磨石粗磨→水磨石细磨→水磨石打蜡→水磨石地坪

水磨石地坪施工注意事项

1、地面空鼓:要修补地面,不然会导致水磨石坪摊铺不平整

2、石子显露不均:石子的不均匀,不仅会影响美观,更会影响水磨石地坪的耐磨性,咨询:www.snt123.com

3、分格条显露不均:要根据雷锋的自然走向,进行分格

4、水磨石色彩不均:需要进行补色处理,保持水磨石地坪的美观。

(二)、水磨石地坪改造工艺

水磨石地坪改造施工工艺

清洁地面→打磨水磨石表层→磨压德立固渗透剂→封堵毛细孔结晶→磨压德立固硬化剂→水磨石聚硅改性→抛光德立固晶面剂→水磨石耐磨硬化地坪

(三)、水磨石地坪改造注意事项:

1、基层处理:将水磨石地面的浮灰、污物等清理干净

2、水磨石地面打磨:在对水磨石地坪打磨的时候,要注意水磨石地面的分隔条,沿着水磨石地坪的分格条来回研磨

3、水磨石地坪修补:由于使用过的水磨石地坪会有破损的地方,因而要进行修复,对破损的地面浇筑混凝土,并一起打磨

4、水磨石地面施工温度:在做地坪的时候,温度应该保持在0度以上,当然,在进行打磨地面的时候,应该注意现场的平均温度。

(四)、水磨石硬化地坪工艺

水磨石硬化地坪工艺流程

水磨石地坪养护28d后→清洁地面→磨压纳路特渗透剂→封堵毛细孔结晶→磨压纳路特硬化剂→水磨石聚硅改性→抛光纳路特晶面剂→水磨石耐磨硬化地坪

(五)、水磨石硬化地坪工艺注意事项

1、表面破损层清理彻底:分析地面破损状况,地坪研磨机彻底清理空鼓或破损层,磨平基础面。

2、局部修复无遗漏:充分检查水磨石地表无遗漏修复除。

3、地坪干燥:确保渗透剂与硬化剂充分磨压到混凝土毛细孔,利于聚硅层形成。

4、渗透剂与硬化剂浸泡时间充足(4小时以上):确保聚硅层深度。

5、彻底清洗地面:水磨石硬化地坪表面无水料残留,利于地坪美观。

6、渗透剂与硬化剂用量足:确保聚硅层深度,从而保障水磨石地坪翻新的质量。

 

(六)、水磨石硬化地坪原理

(1)、用于基层后,与混凝土中的物质发生反应

(2)、下料结晶,封堵毛细孔,形成硅化物

(3)、磨压渗透剂,形成高聚晶硅化物

(4)、完全渗透,硅化改性,形成密实的整体

(5)、反应加固,提高混凝土地面耐磨等性能

二、水磨石面层防水施工工艺

1、水磨石面层应采用水泥与石粒拌和料铺设。面层厚度除有特殊要求外,宜为1218mm,且按石粒粒径确定。水磨石面层的颜色和图案应符合设计要求。
2、白色或浅色的水磨石面层,应采用白水泥;深色的水磨石面层,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同颜色的面层应使用同一批水泥。同一彩色面层应使用同厂、同批的颜料;其掺入量宜为水泥重量的36%或由试验确定。
3、水磨石面层的结合层的水泥砂浆体积比宜为13相应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0,水泥砂浆稠度(以标准圆锥体沉入度计)宜为3035mm
4、水磨石面层的石粒,应采用坚硬可磨白云石、大理石等岩石加工而成,石粒应洁净无杂物,其粒径除特殊要求外应为615mm;水泥强度等级不应小于32.5;颜料应采用耐光、耐碱的矿物原料,不得使用酸性颜料。
5、面层表面应光滑;无明显裂纹,砂眼和磨纹;石粒密实,显露均匀;颜色图案一致,不混色;分格条牢固、顺直和清晰。
6、楼梯踏步的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每踏步两端宽度差不应大于10mm,旋转楼梯梯段的每踏眇两端宽度的允许偏差为5mm。楼梯踏步的齿角应整齐,防滑条应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