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砖铺好后变色、脱落?帮你分析原因、如何避免!
《瓷砖铺好后变色、脱落?帮你分析原因、如何避免!》是由纳路特混凝土密封固化剂,密封固化剂,水泥地面硬化剂,混凝土固化剂,环氧地坪漆编辑整理的。
纳路特旗下的混凝土密封固化剂抛光混凝土产品金钻磨石、筑硅磨石、抛光混凝土地面、苏珀诺墙面系列、苏珀纳幕墙系列等,具有无(无TVOC、无缝)、抗(抗压、抗渗)、防(防尘、防滑、防水)、耐(耐腐蚀、耐摩擦、耐刮伤)的特点,适合家居装修装饰。这些产品整体无缝,现场浇制,无缝即无微生物滋生,还可放出负氧离子。
房子装修后不久,瓷砖就出现变色,不少人都会说:瓷砖吸水率太高了。但瓷砖变色是个复杂的问题,吸水率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今天,就给你详细解析瓷砖变色的各种原因。
一、瓷砖铺好后变色的原因
1、吸水率过高
这也是常见的状况。瓷砖吸水率过高,说明其含陶成分高,容易渗入液体。瓷砖铺贴后,瓷砖将湿水泥砂浆中的水从背面吸进来,水分进入釉面产生印迹,从而出现变色情况。
买砖贴士
购买瓷砖时可以用水滴测试法判断瓷砖吸水率:将水滴滴落在瓷砖背部,几分钟之后观看水滴状况,水滴残留越多则表明瓷砖的吸水性越低。若发现水渍扩散到瓷砖内部,则表示瓷砖吸水率过高,铺贴后变色的机会也越高。
2、釉面过薄
瓷砖的釉面如同一层保护膜,能防污、防水、防腐蚀等,如果釉层过薄,瓷砖抗污能力也随之变差,大量污垢进入并堆积在瓷砖中,就会造成砖色改变。釉面过薄还会导致脱釉、掉釉、釉裂等问题。
当然,瓷砖厚度和质量并不是单纯的正比关系,釉料的浓度、细度和成分以及施釉工艺都有影响。
买砖贴士
购买瓷砖时从侧面观察胚体和釉料之间的厚度。其次,质量上乘的釉面砖的釉面光泽度很高,摸起来很温润很细腻。
3、瓷砖没泡水
把没泡过水或泡水不充分的砖贴在了墙上,瓷砖上墙后同样会吸收水泥里的水分,从而出现颜色改变。
泡水的时间和次数也有关系,铺贴后泡水一次的新砖和泡水两次的老砖会出现色差问题。
4、用错清洁剂
清洁剂可以去除瓷砖表面的不同污渍,但也可能会对砖面及内部成分产生不良影响。用错清洁剂,会破坏瓷砖釉面从而导致变色。
买砖贴士
业主购买时咨询一下瓷砖的抗酸碱度等性能,以便选择合适的清洁剂,防止釉面被污染。
5、瓷砖批次、色号不一样
也有消费者会很疑惑,明明是同一款瓷砖,购买时颜色也一致,铺贴后却出现了色差、问题可能就出在瓷砖批号、色号。
尽管是同一型号的瓷砖,但不同的出厂批次在颜色上会有些许误差,需要经过分色,将同色的瓷砖归为同一个色号。产品出厂分级时混色,或工人铺贴时没有注意色号,就会导致相邻瓷砖色差明显。
有时候代理商为了清货存,会把数量少的色号卖给业主,不足的部分又用了另一个色号补,导致铺贴后的瓷砖颜色有差异。
买砖贴士
验收瓷砖时仔细核对同一型号的产品包装箱上的色号,看是否有批号和色号不同的产品。如果发现有不同批次和色号的产品要及时通知销售方或拒收该批货物。
购买瓷砖建议一次性购买,如果要补货,一定要核对原产品的批号和色号。
6、墙体渗水
如果卫生间和浴室的瓷砖变了颜色,很可能是由于防水工程没做好,墙地面存在渗漏。
铺砖贴士
卫生间、浴室的墙面防水层应该做到顶部,充分防止水汽、雾水渗入墙体;地面的防水层至少刷三遍,防止墙体发霉、漏水等问题。
瓷砖变色确实是一件糟心的事情,不想在瓷砖铺贴后才发现问题,就要留意上面提到的各种诱因,做好瓷砖选购及施工监督。
二、瓷砖脱落原因汇总
好端端的瓷砖为什么会脱落?一般人想到的可能是粘接材料粘结强度不够、瓷砖质量不好等原因。其实,诱发瓷砖脱落的因素多种多样,可能跟施工材料、铺贴工艺有关,甚至还可能是瓷砖背面残留的灰浆“作祟”。一起来看看瓷砖脱落的十种原因:
1、瓷砖背面的灰浆形成“阻隔层”
瓷砖厂给干瓷砖修边时会留下灰浆(机器修边用的冷却水和砖粉末形成的泥浆),在瓷砖背面形成一层白色粉末。灰浆会在砖的背面形成隔膜,障碍水泥砂浆和砖的直接接触,从而降低粘结率。这也是瓷砖脱落一个重要却鲜有人知的原因。但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会注意这些,很多瓦工也认为泡水后这些灰浆就会掉,所以也不会特地刷洗。
2、水泥砂浆比例不对
传统铺贴一般都是使用水泥和沙子现场混合作为粘接剂,水泥浆液中含有的水分可以被瓷砖吸收并固化,从而形成瓷砖对墙面的抓握力。这种操作方式的关键就在于水泥和沙子的配比。配比不对,沙子占的比例太高,或没有在沙浆里加胶粘剂,都会导致水泥砂浆粘不住瓷砖。而水泥沙浆里加水的比例太高,干燥过程中会逐步与瓷砖脱离。
另外,沙子质量也有关系,质量较差的沙子容易使水泥砂浆的强度变差,导致瓷砖空鼓脱落。
3、瓷砖泡水不饱满
瓷砖胚体存在或大或小的孔隙,铺贴前泡水可以让瓷砖“喝饱水”,防止铺贴后瓷砖吸收水泥砂浆的水分。而在铺贴前瓷砖没有泡水或者泡水时间不足,就会出现出现空鼓、脱落。
4、瓷砖吸水率不及格
吸水率过高,瓷砖坯材密度较松、容易吸水,瓷砖经热胀冷缩后会导致表面龟裂,甚至整体瓷砖剥落。
而吸水率过低的墙砖因为难以吸收水泥砂浆中的水分,瓷砖和水泥之间无法形成粘结力,脱落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
5、基层抹灰没做好
墙面、地面基层必须处理干净,去除墙面上的各类污物。
基层抹灰没有处理干净的话,铺贴时水泥砂浆的水分被基层的灰尘等沉积物吸收,粘结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导致空鼓或是脱落现象。
6、墙基没有浇水
墙基铺贴前没有充分湿润,造成水泥砂浆和砖体里的水被吸走,砂浆在凝固时间内没有足够的湿度,无法充分粘结瓷砖。
铺贴前一天用水浇湿基层,将湿度控制在百分之30—70。
7、铺贴时不留砖缝
瓷砖及水泥砂浆在温度变化时会出现伸缩,如果瓷砖之间的缝隙不够,相邻瓷砖之间可能发生应力而相挤,从而出现各种翘角、空鼓,严重时便会脱落。所以,瓷砖铺贴一定预留足够的伸缩缝。
8、水泥标号选择不当
水泥砂浆标号间接影响它与瓷砖的凝结效果。
标号不够,粘粘性不好,而水泥标号过高,一旦水化放热快,水分迅速蒸发,加之环境温度差距太大的话就容易产生裂缝,粘合不好容易使瓷砖出现松动甚至脱落。
9、二次敲击
很多人铺贴后发现瓷砖不平整,会进行二次敲击压平,这会造成已经失去部分水分的砂浆松动。
10、水泥砂浆没有涂抹均匀
瓷砖铺贴时,背面的水泥砂浆需要涂抹均匀饱满。有些瓦工为了节省时间打围堰砂浆,只涂抹在瓷砖四周,造成只有瓷砖边3~5公分的砂浆粘贴墙体,铺贴后空鼓率过高。